2017 年夏,刚走出校园的刘明玉怀揣着对矿山事业的憧憬,踏入了三山岛金矿的化验室。八载春秋流转,这个曾经的职场新人已蜕变为化验领域的技术骨干:2018 年闯入全国 “中金杯” 湿法冶炼工决赛,2019 年斩获山东省职业技能大赛优秀奖,2022 年再夺全国 “紫金杯” 入围奖…… 一张张奖状,见证着她以匠心淬炼技艺、用创新点亮征程的成长轨迹。
以精工守底线:每滴试剂都系着安全
在矿山行业,化验是生产的 “眼睛”,数据的精准直接关乎生产安全与产品质量。刘明玉的心里,始终紧绷着一根 “责任弦”。她常说:“我们手里的金标液、硫代硫酸钠标液,差一丝一毫都可能出大问题。”
为筑牢这道防线,她牵头建立了 “双人核对、全程留痕” 制度:试剂配制时双人复核配比,存放时严格记录温湿度,使用前再次校验状态,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。2020 年一个夜班,她刚取出硫代硫酸钠溶液,就发现液体浑浊度异常。凭着多年的职业敏感,她当即停用整批试剂,连夜重新配制。事后查明,是储存温度超标导致试剂变质 —— 若当时疏忽,不仅整批化验数据作废,更可能引发生产流程的连锁失误。“守住数据的准,就是守住矿山的稳。” 她的果断,为企业避免了重大损失。
以巧思谋创新:小改动里藏着大效益天津配资大本营
在追求精准的同时,刘明玉总在琢磨:“能不能既保质量,又省资源?” 这份 “绿色初心”,让她在常规工作中挖出了创新的 “富矿”。
火法试金是化验关键工序,传统工艺里碳棒损耗和坩埚浪费是两大难题。她蹲守试金炉旁观察多日,发现 60% 的碳棒损耗源于试样迸溅。“给碳棒加个‘防护罩’行不行?” 这个念头冒出来后,她反复试验,最终在试金炉内加装了绝缘瓷管。这个不起眼的改动,让碳棒使用寿命直接翻倍,一年就少用 100 多根,节省成本近万元。
更令人称道的是她对试金坩埚的 “变废为宝”。别人用完即弃的坩埚,她通过调整灼烧温度、改良冷却方式,硬是将复用率提高到 2 次以上,一年省下耗材费用超 1 万元。就连生活污水检测的溶解氧项目,她也改良了检测方法,不仅数据精度提升,试剂用量还减少 10%。这些 “微创新”,正是 “生态山金” 理念在基层最鲜活的实践。
以匠心传技艺:一个人优秀不如一群人出色
“单丝不成线,独木不成林。” 这是刘明玉常挂在嘴边的话。从普通化验员到技术骨干,她深知成长离不开团队,如今更将精力投入到技术传承中。
无论是基础的试剂配比理论,还是 ICP、原子吸收等精密仪器的操作,她都手把手教学。新员工操作失误时,她从不大声斥责,而是一边示范标准动作,一边轻声讲解:“每一个数据都牵着矿山的命脉,咱们得对它负责。”2023 年,她获评山东省 “技能兴鲁” 职业技能大赛 “优秀教练员”,培养的 23 名徒弟中,已有 8 人成长为技术主管。在 40 平方米的化验室里,她用耐心与热情营造出 “互帮互助、共同进步” 的氛围,让 “人文山金” 的种子在技艺传承中生根发芽。
工作中的刘明玉严谨如精密仪器,生活里的她却温柔似春日暖阳。刚成为母亲的她,下班回家便切换到 “新手妈妈” 模式,脸上总漾着甜甜的笑。从赛场到实验室,从师徒课堂到家庭小窝,她以责任诠释担当,用热爱浇灌梦想。
八载光阴,刘明玉用 99% 的化验数据准确率、一项项创新成果、一群成长起来的技术骨干,生动诠释着 “活力山金” 的内涵。她的故事,正是无数矿山人以匠心筑梦、用实干远航的缩影。(李婷婷 李宗徽 编辑 刘乃兵 李妍妍)
淘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